由艺展中心、SIID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深圳市阮斌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自然中的审美,艺术中的逻辑”的设计论坛,在这热情洋溢的暖冬里开讲了。本次论坛特邀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邹明、中国著名青年雕塑家戴耘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绘画与雕塑艺术的分享。通过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不仅让大家对设计与艺术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给在座朋友们带来设计的启迪与鼓舞,此论坛吸引了近百名设计爱好者慕名而来。
部分嘉宾合影
论坛现场
SIID理事、深圳市阮斌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 创意总监阮斌,作为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为现场观众介绍了到场来宾。
SIID执行会长卢涛致辞:首先,我对前来的观众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讲座很荣幸请到了邹明与戴耘两位知名艺术家,为大家带来一场设计与艺术的探讨,这既让设计富有了艺术的美学和意趣,也传承了SIID协会的文化与创新理念。SIID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地寻找能够为设计师服务、推广和推动行业发展的途径。大家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开拓视野,才能促使行业进步。最后祝愿SIID协会能够和艺展中心携手共进,为深圳“设计之都”、“创意城市”的建设增添新的活力,让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拥有更富创意的未来!
自然中的审美,艺术中的逻辑
从江南到南疆—邹明
1990年从江南大学调到深圳大学,一晃已经有二十八年了。我的从业经历是很丰富的,除了绘画,我还做过设计类的工作,如空间设计、室内设计。除此之外,还涉及过陶艺与公共艺术。但是,无论换多少个工作,我以一贯之的是艺术。我的生活内容是很跨界、很综合的,我把它概括为两个词“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其实归结起来就是艺术。引领设计师跨进设计行业这个大门的,可能不只是设计,还应该有美术,因为你会从二者中发现很多新鲜的东西。
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我们需要掌握与时俱进的科技、技术等。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份艺术情怀,这个情怀可以概括为理想或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结合对艺术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才能让设计具有温度。
从江南到南疆,江南是我生活过十几年的地方,也是我绘画的地方。因为我喜欢江南,在那里,我可以找到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事物。南疆指的是新疆的南部,是我近几年主要写生的地方。在南疆的写生过程中,让我感受颇多,南疆拥有很多大山大水的壮美景色,但最令我感动的却是胡杨林。其实这两个地方形成了很有意思的对比,江南的秀丽、阴柔、文雅与南疆粗犷、雄浑、壮美形成巨大的反差,让我感受到了生命不同的两个途径,而这种感悟我融于画作之中。
水墨是一个很专业的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我们通常说:“墨分五色,浓、淡、焦、干、湿”等专业术语。但是当你表现在画上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绘画是跟自身的情绪来流动变幻的
老街,这是在江南很多见的一个场景。我们怎样用绘画来表现这么多的门窗或是建筑细节,我的做法是将塔门统统归纳在墨色里面,而集中的亮度一点,就是绘画里最想表现的东西,也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趣味点。
水墨画通常是用墨的浓淡来表现层次,用物象的大小来表现远近的,尤其是留白,以白当黑,它不只是白,而是虚拟的一个空间、一个物象或是一束光。在画里,大家会感受到的应该是一种阳光,所以我把它起名叫做《云开雾散时》。
如果说江南能让人感受到的生活是优雅、宁静的,那么南疆就绝对会给你心灵一股冲击,尤其是胡杨林。我第一次见胡杨林是在阿克苏的沙雅,一片沙漠里,你所看到的地平线就是树的尽头。很难想象在那片荒芜的地方它们受的是怎样的洗礼。夏天的胡杨林很炎热,蚊虫肆意叮咬,但是当你真正进入画境时,就会将这些所无视。这就是现场写生,记录的是一种经历、感受,如同胡杨的三千年精神,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我们所看到的胡杨早已枯死,但它依然躺在沙漠里,剩下的只有树皮。但同一画面会带给生在不同年代的人们不同的感悟,最能够打动我心灵的东西是胡杨体现的英雄主义情结,具有浓厚的悲壮色彩。让你去思考感悟到很多事情,如一代人所经历的社会变迁或是一种心灵寄托。生命和星魂是大自然赋予的,所以这幅画我起名为《大漠生灵》。
观看了两个不同系列的画,也分享了一些艺术人对生活的感悟。如果在江南水乡里面感受的是清静,那么再看新疆的胡杨林,就会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强烈反差,而这种反差就是你对生命的思考。艺术和设计是一样的,也同样需要情怀与理想。
走进公共空间的个人创作—戴耘
一般来讲,雕塑家创作的作品,通常指的是陈设架上的艺术品或是大型的城市雕塑。它们可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所设计的产物,比如说国庆节、劳动节等命题,在这个既定的前提下的命题作文,但他们都不是我今天要谈的创作状态。
这些年的创作,我主要是用砖和水泥这两种材料,因为我觉得砖这种材料,其实是一种农业社会的积淀,它是用黏土烧制而来的。与我们现在所用的建筑材料,瓷砖或钢,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它有着农耕文化的气息。我是在西安这座古城里成长的,所以对釉黏土烧制而来的物品有着深厚感情。
如果你真正把所有的思绪投入在一个艺术作品或是设计上,你会发现它所呈现的应该是你的成长经历,但是如果你长期处于商业环境里,可能渐渐就会失去一些比较真切、有血有肉的东西,这个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这个作品是《静物》,所有学画画的人都要从画色彩静物或者素描静物开始,这个是用了砖和水泥材料制作的。其实雕塑很少有表现光影的,因为它比较强调实体的三维,我把特定时间的投影做在了这个雕塑上面,把时间观念与之融合一体。
《午后》这个作品参加了798艺术节, 我将大家熟悉的实体空间办公楼、烟囱、厂房、油气罐等建筑物软化变形,衍生出一处虚实相间、亦真亦幻赋予诗意的午后风景。试图使观者在欣赏游览中,与艺术家共同完成一次对大工业时代痕迹的消解、转换和重建。这个作品方案是先在798园区内选景拍照,然后用三维软件根据实景照片,建模作出一个仿真场景。依据模型形成的投影形状将建筑实体作成压缩的扁平世界,烟囱像软管延伸到水池却又如浮桥可行,油气罐的倒影被转化成低洼地。它从实用的建筑中衍生来,但是又超越了它的实用价值,使它对原有的工业时代的痕迹有了重组与再生长的可能,这也是一个艺术品进入公共空间的案例。
《影迹》的作品创作理念是以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与岭南村落古旧建筑拆迁留存的现实问题为背景的。期望在新社区中留下一份有关记忆的生活形态、原始居住方式的影子和痕迹。作品将岭南古村落的基本元素、形态进行碎片化的重组,形成一处原村落的投影,意象地散落在起伏的地面上,自然形成记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