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资讯 艺展讲堂 返回

文化盛宴|听古琴、品香茗、赏水墨

发布时间:2017-05-16 来源: 字体大小:TTT

2017年5月14日下午14:00-18:00,第十三届文博会艺展中心系列活动之艺展讲堂:释秘--触碰台北故宫书画藏品之魂讲座,在这热情洋溢的仲夏里火爆开讲了。 本次讲座由艺展中心、SIID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深装集团设计院、艾代空间设计联合举办,特邀台湾书画研究的顶尖人物朱惠良博士与叶滨生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饶有趣味的讲座。通过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不仅让大家近距离地了解了台北故宫书画藏品的独特艺术魅力与价值,同时还享受了“视、听、嗅、味、触”五感一体的饕餮盛宴,吸引了众多文化艺术爱好者慕名而来。

一场充满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设计讲座,引燃了观众参与的热情,现场座无虚席。

SIID理事、深装集团设计院/艾代空间设计副院长·总设计师 戴元满,作为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为现场观众介绍了到场来宾。

SIID执行会长卢涛致辞:首先,他对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做了简要的介绍,并表示本次讲座很荣幸请到了朱惠良博士及叶滨生先生,为我们分享台北故宫在典藏文物与传播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取得的成果,探讨美学传播如何生活化、设计品味与文化如何融合等问题。既让设计富有了复古气质的东方美学,也传承了SIID文化与创新理念。最后,祝愿SIID能够和艺展中心携手共进,为深圳“设计之都”、“创意城市”的建设增添新的活力,让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拥有更富创意的未来!

 

释秘--触碰台北故宫书画藏品之魂

台北故宫的文创机制--朱惠良

台湾书画研究的顶尖人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博士 朱惠良


 

第一阶段 萌芽草创期

1965年,台北故宫开始成立专门负责台北故宫藏品价值利用业务的部门。当时没有文化产业这个名字,当时的产品等于是文物做的出版品,像大家今天看到的高仿或者明信片、出版刊物等等。现在叫文创品,当时就是印制的书画和特展图,邮票、记事本、月历等。这就是60年代故宫做的,我们现在也叫做衍生商品。


第二阶段 结合民间资源

台北故宫的收藏太美了,它们的出版品,尤其月历,一出来就抢购一空,所以慢慢的名声也出来了。民间也愿意投入资源,帮助台北故宫一起来做一些新的文创商品。比如日本几个大的出版社,像是NHK、二玄社、小学馆与同朋舍等。他们的印刷技术跟当时台湾比起来略胜一筹。为了要制作台北故宫的高仿产品,他们不断地研发最先进的机器、相机、分色技术等。后来,我们开始和台湾的企业进行合作开发这些产品。这个时候产品的种类就突破了,不只是印刷品类的东西,开发立体性产品成为了主轴。传统的复制书画产品方面,也开始从材质角度做出突破。从纸、绢、丝扩大到黄金、金箔、瓷版、锌版等等。


第三阶段 与科技结合

后来台湾有了一个科技计划,叫做“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所谓数位典藏,就是把文物收藏变成数字化,变成一个数字资料库。从2001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大概12年,其实现在还在继续,因为我们现在将近70万件的产品,不可能在这十二年做完。我们等于把最重要的、最好的一拨一拨的做,现在还没有完全完成。这样一个典藏资料库可以在网上进行浏览,所以研究台北故宫书画、有意开发台北故宫文创商品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取得这些资料。

 

第四阶段 扩大营运

2006年,因为已经有了一个数字资料库的基础,所以我们开始有“故宫文物加值应用商品研发设计及行销推广”计划,就是用这些数字资料去做各种商品的研发和行销推广。06年我们开始扩大运营,这个时候有异业结盟的政策,也就是说我们开始了品牌授权,只要这个厂商你的条件符合我们的要求,便可以来加盟,变成品牌授权厂商。同时,我们也开始做了网络商城以及实体销售店。


第五阶段 全面启动

2011年我们建立了文创资源网站,把台北故宫文创资源的资源平台提供给了全世界,凡是对台北故宫的文创有兴趣的,都可以上这个网站,像文物图象的授权、合作开发等都在这里面。


台北故宫藏品赏析--叶滨生

台北故宫字画专业导览讲师 叶滨生

 

首先,我想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这幅《富春山居图》,这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前面的是明代沈周一卷,原件目前收藏在北京故宫。很多人会问我这样的问题,这些画作有哪些精彩之处?其实我会这样讲,如果你不是学中国美术、学国画的,其实都不会去了解这些东西。这些画作有没有影响到你们的审美?其实没有。因为中国画跟西方的画不同,我们看的是意境,中国画中的留白是很重要的。例如中间这幅画,是被乾隆“蹂躏”过的,人家艺术家留白的地方,全部被他填上,而且他每一篇都有留言。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是元代的四大家之首,这一幅画据说他画了四年。今天如果找一个美院毕业的同学,跟他讲说你帮我画一个8米的写生,他要不要四年?他可能四个月就画出来了。为什么黄公望需要画四年?这卷作品各位在欣赏的时候,不要去看笔触、技巧,你要先看认识黄公望这个人的一生,艺术家如果没有经过很多的苦难,他很难作出这种穿越灵魂的艺术作品。


黄公望很不幸生在元代,元代是异族统治的时代,他首先要把所谓的科举制度废除掉。黄公望是通过神童科考,可是他没有地方发挥。在40几岁的时候因长官患贪污罪而牵连入狱,关了几年以后出来便开始潜心学习道教及绘画,因为在元代道家的思想非常蓬勃的。 从此之后他就归隐山林,在他晚年的时候就云游到了富春江旁边,开始作画,并在完成的时候赠予爱徒。我们从这个构图来看,所谓的江南山水并不是讲雄伟,这个编画其实与他的人生故事紧密相连,如同命运交响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在画卷的末端又画了一个高峰,这个应该表示说黄公望心里面觉得他有很多壮志没有完成,所以寄予后人来帮他完成。


其次,我想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这幅《雪点雕》,此画作者郎世宁是一名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他是在清代的时候到了中国。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朝代。 因为他的光阴透视画法跟中国宫廷工笔是不一样的,如同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所以引起了乾隆皇帝的关注。只要宫中要举行重大庆典,他一定会召郎世宁来帮他作画,所以乾隆的很多重要事迹都有郎世宁的作品。

 尤其是郎世宁画的马,他能够画出马的经络、肌肉,这让乾隆感到十分惊讶,然后就请他画了自己最喜爱的十匹骏马,盖章、题字。包括乾隆的后妃,他都有画。这一匹是十骏里面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名字、肤色、血统及身材都很好。很多朋友都跟我讲说:你有没有觉得这匹马画的太肥了?其实不是的,汗血马、蒙古马就是这样的,矮矮的、它的爆发力很强,跑起来它的风阻系数最低。它身上有一些白毛,奔跑起来像是下雪,所以起了《雪点雕》这样一个名字。


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创新理念的对话


问题一:

SIID理事杨冰(问):请问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两岸文化交流是否顺畅?

朱惠良(答):2009年,我们跟北京市文化局共同举办了一次三北文化论坛,院长带领我们到北京,正式跟北京故宫做了第一次的接触,所以从那时开